B体育新闻中心
News
分类>>全民健身范文10篇
全民健身范文10篇导语:这里是公务员之家根据多年的文秘经验,为你推荐的十篇全民健身范文,还可以咨询客服老师获取更多原创文章,欢迎参考。
接州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关于开展州县级社会体育工作评估考核和州级机关全民健身工作考核的通知》,我县高度重视,迅速组织力量,对照《县级体育工作评估自查评分表》要求开展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县文化体育广电新闻出版局作为县体育行政主管部门,设立分管体育副局长1名,下设体育股,自查得2分。县成立有县级全民健身领导机构,自查得3分。成立有县级体育总会,自查得2分。县级政府专题研究体育工作会议2次,自查得分2分。全县17个乡镇全部成立了全民健身领导机构(领导小组),占乡镇总数的100%,自查得2分。街道建立全民健身领导机构、体育协会和全民健身指导站(点),达街道总数的60%,自查得2分。
县已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县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全民健身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将全民健身工作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自查得3分。2017年拨入体育事业费98.31万元,达全县年初预算支出的0.4%。自查得4分。县级财政当年拨款用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经费20万元,自查得3分。编制本地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6-2020年)》,自查得3分。
为了更广泛地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人民体质,推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特制定本纲要。
(一)建国4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监测管理还比较落后,有关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之中。这些问题,应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三)为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体育。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全民健身条例》和《全民健身计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的奋斗目标和各项任务,根据自治体育局和体育局的相关规划,结合实际,制订本计划。
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巩固实施《全民健身条例》和《纲要》第二期工程第一、二阶段成果的基础上,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为出发点,把提高各族人民群众的健康素质作为根本目标,努力实现群众体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为打造自治综合实力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新的贡献。
以“以人为本、强身健体”为根本出发点,广泛开展群众体育活动,培养群众健身习惯,提高群众的体育意识,在全社会营造浓郁的体育健身氛围。本着亲民、便民、利民的原则,让更多的人享受体育事业发展的成果。实现公共体育设施明显增多,群众体育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健康素质显著增强。到年,基本建成以全民健身服务体系为重点的具有新城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摘要:根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更加注重发挥宪法作用、提高宪法实施水平的新要求,需要以宪法视野审视全民健身发展,从宪法高度阐明全民健身的法治地位,加强依宪推进全民健身发展的法治自觉。在梳理“全民健身”概念发展与内容涵义以及介绍一些国家将大众健身载入宪法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对我国全民健身进行宪法探寻的任务,解析了全民健身在我国宪法内容中的各种关联和体现,认为全民健身具有依据宪法而确立的重要地位,并具体阐释了其地位表现为全民健身是体育事业的重心与基础,是依法确认的公民基本权利,是实现健康促进的重要途径,是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需要国家的服务促进和保障,进而从逐步增大宪法体现、修改《体育法》、充实相关法以及加大依法推进等方面,提出对落实全民健身宪法地位的期待与建议。
2018年以来,宪法问题在我国的治国理政和法治建设中不断聚焦:党的二中全会通过了《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央局就我国宪法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举行第四次集体学习,强调要把实施宪法提高到新的水平;十三届全国一次会议通过了新的宪法修正案,并首次进行国家在全国人代会上的宪法宣誓;中央印发意见,提出对深入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部署和要求;在第五个国家宪法日之际做出重要批示,进一步强调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这一系列环环相扣的重大举措,将坚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尊崇和维护宪法权威,全面推进和保障宪法实施,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新境界和新阶段。将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全面纳入依宪治国的轨道,要求我们也要以宪法的视野来审视体育事业和全民健身的发展。特别是国家已将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都需要进一步从宪法高度阐明其应有的法治地位,以加强依宪推进全民健身事业发展的法治自觉,不断提升全民健身依法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本文探讨全民健身的宪法地位,但我国宪法并没有出现“全民健身”的语言表达。为了说明全民健身与宪法的必然关联,需要先对“全民健身”这一用语的产生发展和内容涵义进行大体的梳理。1.1“全民健身”的缘起和广泛使用。1.1.1“全民健身”的缘起。新中国成立之后,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高度重视和关心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积极调动和组织广大民众参加体育活动。这样的一种体育形态作为我国体育发展的重要内容,长期以“群众体育”的用语加以概括而成为体育工作的基本构成。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我国体育伴随经济社会发展和加快改革的进程中,体育界开始对原国家体委为参加奥运会而提出“省级以上体委侧重抓提高”的方针进行反思,不断从战略高度关注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协调发展问题。在1984年全国体育改革与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全民体育战略”的基础上,1987年召开的全国体育发展战略研讨会提出“以青少年为重点的全民健身战略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战略协调发展”(马宣建,1990),“全民健身”概念在重要会议上被首次使用。全民健身这一表述,在国家体委对1988年的工作部署中再次确认而成为官方用语(李梦华,1988)。后又在多方听取意见和理论研讨的基础上,国家体委在1991年明确提出“以青少年为重点、以全民健身为基本内容的群众体育和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以训练竞赛为主要手段的竞技体育协调发展战略”(,1991),使“全民健身”作为群众体育的同义词而逐步地使用起来。1.1.2“全民健身”使用的日益广泛。1993年,原国家体委的《关于深化体育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群众体育的制度性改革措施——“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在制定全民健身的社会调研和政策论证过程中,原国家体委在1994和1995年的全国体育工作会议上,均将该计划制定作为重要主题,并召开多次全国性的研制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专题会议,不断向媒体进行吹风通气。各全国性主要媒体随之进行了各种相关报道和大量宣传。在《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尚未颁布之前,1995年3月召开的全国会议上,国务院政府报告中已经就体育工作要坚持协调发展方针,把发展群众体育,推行全民健身计划,普遍增强国民体质作为重点,提出了明确的要求(,2018)。的一些代表就制定全民健身计划发表了很多积极肯定和热情支持的意见,盛赞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是利国利民的大功大德。通过这一时期的集中宣传,特别是1995年6月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全民健身”作为正式制度文件的规范概念而广泛传播。紧接着,全国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以下简称《体育法》)中,分别做出“体育工作坚持以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为基础”和“国家推行全民健身计划”的规定,使“全民健身”获得了明确的法律地位。十六大以来的各次全国党代会报告、九五规划以来的各次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1995年以来绝大部分年度(除2000、2001、2003、2009年外)的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在体育部分以“全民健身”对群众体育工作进行总结和部署。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形成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与形成比较完善的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科技和文化创新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2009年,国务院直接以全民健身进行命名,分别确定了“全民健身日”和颁布了行政法规《全民健身条例》。自2011年开始,国务院继续制定实施5年为周期新的《全民健身计划》,全国统一在县级以上各级地方政府制定推行《全民健身实施计划》。在国家的相关决策部署和体育工作运行与活动开展的实践中,“全民健身”概念被持续而普遍化地使用,已成为广为社会认知和日益深入人心的专门词汇,成为与“群众体育”并行使用甚至远高于“群众体育”使用频次和宽于其使用范围的规范用语,而且成为国家推动发展群众体育和群众体育广泛开展的重要表征。1.2“全民健身”的丰富内涵。1.2.1健身成为体育健身的同义语。全民健身这一偏正词组中,中心语是健身,即增强和维护人身体的健康(韩丹,1994)。人的身体健康受到多种因素的决定和影响,包括遗传、营养、医疗、环境、精神、休息和体育锻炼等等。在现代社会发展和人类与现代文明病的博弈中,体育锻炼愈益凸显其能动的健康价值,成为增进身体健康的主要方式和途径,从而使体育成为健身中最为积极的因素。这样,健身便与体育紧密连接并直接等同起来,健身也即体育健身,健身成为体育概念。1.2.2“全民健身”是促进人身心全面发展的社会事业。全民健身是全民性和健身性的统一,表明了这是全体国民、广大民众普遍参加的,以强身健体、增强体质、增进健康为基本目的体育,从而与少数具有运动禀赋的体育精英,与提高运动水平、创造优异成绩、冲击极限的竞技体育明显地区别开来。通过体育健身所增强的体质和所增进的健康,是两个紧密联系但又有所区别的概念。然而,无论是从“身体没有疾病、不虚弱以及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方面所下的健康定义,还是从“以遗传为基础并经后天形成表现在结构形态、生理功能、身体活动能力、心理因素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稳定品质或特征”方面给出的体质定义,都同时包括身和心等多个方面。因此,这里的健身并非单纯的生物学视角,包括各种社会性、文化性因素与内涵。全民健身对全体国体的广泛覆盖,彰显出这是在个体健身基础上的人人平等参与、全民普遍参与的一种健身方式和体育状态。体育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体育在提高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激励全国各族人民弘扬追求卓越、突破自我的精神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2013)。只有将广大民众动员和组织起来,积极投身到体育活动之中,通过亲身历练和实践体验,才能产生体育发展的社会效应,使参与民众从中收获身心健康与生活幸福。因此,全民健身是具有广泛民众基础和多方主体参与的跨界性社会化活动,是广大民众改变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的文化创造和文明提升实践,是满足民众身心发展需求普遍施惠于民的民生工程和社会公益事业,也是政府能动履行职责和提供支持促进保障的国家干预和公共服务事项。
为深入贯彻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的意见》和《**省全民健身条例》,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努力营造“全民健身迎奥运”的良好氛围,全面展现体育强市的新风貌,充分体现群众体育在推动我市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积极作用,经研究,决定开展2008年全民健身月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建国40多年来,我国体育事业取得了很大成就。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不断增加,人民体质与健康状况有了很大改善,全民健身工作日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支持,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彩,群众体育健身的物质条件逐步得到提高,体育在提高人民整体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方面发挥着越来越显著的作用。
(二)当前,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民的整体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但是,全民健身工作的现状还不能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群众的体育健身意识还不够强,群众性体育活动的开展还不够广泛,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还不够多,现有体育场地设施在向社会开放、满足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的需要方面还有较大差距,全民健身工作的科学技术和监测管理还比较落后,有关法规制度还不够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在探索之中。这些问题,应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加以解决。
(三)为进一步增强人民体质,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推行全民健身计划,发展群众体育。
(四)全民健身计划到年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实现体育与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协调发展,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体质与健康水平,基本建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全民健身体系。
第一条为了促进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增强公民体质,保障公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四川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全民健身事业的发展,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地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将群众体育经费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增加投入。
体育彩票公益金应当按国家规定安排资金用于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及健身设施的建设、管理和维护。福利彩票公益金应当对老年人和残疾人的体育健身活动给予资助。
全民健身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幸福生活,关系到社会和谐、文明的发展,为进一步发展全民健身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全县人民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国务院全民健身条例》及国务院、省、市各级《全民健身计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建设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为重点,努力实现全民健身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以改革促发展,形成政府、社会、市场共同发展全民健身事业的格局,不断提高全民健身生活化、社会化、科学化水平B体育·(sports),为实现人民健康幸福、社会文明进步做出积极贡献。
到2015年,全县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身体素质进一步提高,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生活方式,城乡基层全民健身公共服务能力明显增强,初步建成覆盖城乡、比较完善的全民健身体系。
(一)参加体育健身活动的人数显著增加。城乡居民体育健身意识和科学健身素养普遍增强,经常锻炼次数和锻炼时间逐步增加,体育健身成为更多人的基本生活方式。每周参加体育锻炼活动不少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锻炼强度中等以上的人数比例达到36%以上,其中16岁以上(不含在校学生)的城市居民达到20%以上,农村居民达到8%以上。在校学生每天至少参加1小时体育锻炼。提高农民、职工、老年人、残疾人、妇女、青少年等各类人群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比例。
为进一步发展群众体育事业,广泛深入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提高广大人民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根据国务院“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本行政域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要求,按照国家《全民健身计划》、《全民健身实施计划》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健身需求,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参加体育健身活动权益。大力发展公共体育事业,全面推进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健身活动,加强体育健身设施建设,积极推进“体育惠民”和“体育生活化”发展进程,促进社会和谐,文明进步,加快体育强建设步伐。
总体目标:到年,通过宣传、引导等方式,使城镇居民体育健身意识进一步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显著增加;广泛开展群众健身活动,促进全民身体素质明显提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队伍进一步发展,体育健身组织网络规模明显扩大;体育健身设施更加完善,形成覆盖城镇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建立并完善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全民参与的全民健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今年是实施《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的收官之年。为进一步推进全民健身运动发展,丰富干部职工精神文化生活,根据《XX县全民健身指导委员会关于组织开展2015年“全民健身日”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局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现将活动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为开展好本次“全民健身日”活动,局党组高度重视,成立了“全民健身日”活动领导小组,由党组、局长为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副组长,分管宣传工作的副局长具体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开展相关的文体活动。并制定了《2015年8月8日全民健身日活动日程》,并以“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为主题,以提高全民身体素质为目标,发动全局干部职工,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体育锻炼、体育活动。
通过标语、宣传画、展板、黑板报等载体,在群众聚集地、村社院落宣传《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XX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和《XX县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11-2015)》的主要内容,有重点、分层次地向干部职工、居民和青少年学生宣传全民健身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宣传开展全民健身日的重大意义,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良好体育健身氛围,号召全县居民为了健康生活经常参加主动积极参与到健康锻炼的队伍中来。